高光譜掃描系統通過同步獲取空間與連續光譜信息(通常覆蓋400-2500nm,波段數達數百),廣泛應用于農業遙感、礦物識別、食品質檢及生物醫學成像等領域。其數據價值高,但對光學、機械與環境敏感。使用中常因光路污染、平臺振動、標定失效或數據錯位等問題導致光譜失真、圖像模糊或條帶噪聲。科學應對高光譜掃描系統故障現象,才能保障所見即所得。

問題一:光譜曲線異常波動或基線漂移
原因:光源不穩定、探測器溫漂、鏡頭/窗口污染或積分時間設置不當。
對策:
開機預熱光源與探測器≥30分鐘,確保熱平衡;
每次實驗前執行白板校正(使用Spectralon標準反射板)和暗電流校正;
用無絨布蘸無水乙醇輕拭物鏡、窗口片及光纖端面,避免指紋或灰塵散射;
根據樣品反射率動態調整積分時間,避免信號飽和或信噪比過低。
問題二:圖像出現條帶噪聲或列向偽影
原因:探測器壞點、讀出電路干擾或掃描平臺速度不均。
對策:
啟用系統內置的壞點校正算法或手動標記剔除異常像素;
檢查電機驅動是否平穩,導軌是否潤滑良好,確保勻速掃描;
屏蔽外部電磁干擾源(如變頻器、無線設備),使用屏蔽電纜連接探測器。
問題三:空間與光譜維度錯位(“鬼影”或拉伸)
原因:掃描步進精度不足、觸發信號不同步或樣品移動。
對策:
校準平臺編碼器與光譜儀觸發時序,確保每行光譜對應準確位置;
對非剛性樣品(如葉片、織物),使用真空吸附或夾具固定;
在軟件中啟用幾何畸變校正模塊,補償鏡頭邊緣畸變。
問題四:數據量龐大但有效信息少
原因:波段冗余、信噪比低或環境光干擾。
對策:
在室外使用時加裝遮光罩,避免直射陽光進入視場;
采用主成分分析(PCA)或波段選擇算法壓縮數據;
提升信噪比:多次掃描平均、優化照明均勻性(如使用積分球光源)。